联系我们
联系人:李主任
电话:15522797068(微信)
邮箱:78069050@qq.com
地址:天津市滨海新区学校大街92-100号
新闻资讯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中医药需“中医+”思维中医药需“中医+”思维
中医药需“中医+”思维
综观中医药行业现状,时代进步和学科改革尽管促进了不同领域的深入研究,产生了一批知识理论、临床科研的成果。但事实上,业界许多前辈大家及青年学者对现今行业的发展持不甚乐观的态度。在笔者看来,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中医药教育教学、理论研究、科研创新等领域存在的三个问题息息相关。

知识碎片化
中医药工作者理当具备相对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体系,尽量广泛地涉猎中医药相关知识内容。但现今的中医药行业,却屡屡出现了研究、教育上的怪现象——能够进行中医诊断教学的一些老师居然不能担纲中医基础理论教学;一些学者对中医经典的教学及研究只能担纲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》中的一门,却没有能力涉足多门;还有方剂教学者中药功底差,或中药研究者对方剂一窍不通、理论研究者不能以临床举证或临床工作者不能以理论阐发等。凡此种种,均凸显了学科分化背景下中医从业人员的知识碎片化现象,这显然是违背医学要求、逆反中医学理念的学科怪现象。
过度专业化
专业本无可厚非,但专长理应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上而各有所长,并非为了专业、专长而人为地缩窄个人的认知领域、知识获取渠道、思维行为方式。这一人为地降低要求的做法或许能使个人专业领域见地、理解乃至研究见长,但绝不利于个人学术乃至整个学科专业的良性发展。
历史上的中医先贤已然以身体力行告诉我们,他们能以某一方面专长而闻名历史,但不仅仅是因为专门研究诊断、外科、方剂、中药而成为专家,均是在深厚系统知识理论背景下触类旁通、由博返约的就某一领域专门阐发而成名成家。当今中医药行业,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先行人为地为个人圈定界限,涌现了大量的专家、学者,却越发少见甚或难见在学科里具有代表性的名家、大医。过分的西化思维
在中医药研究领域,适当地引用现代科研方法、思维模式,对中医药经典理论、思维模式、方剂药物展开科学研究是可行的,也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。
- 2021-04-19浩沺中医教你耳鸣该如何去解决
- 2021-04-06仲景中医门诊部浅谈入秋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
- 2021-03-23浩沺中医讲孕前中医调理有什么作用
- 2021-03-03浩沺中医门诊部讲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